精选密林
首页
首页
资讯
全部小说
言情小说
都市小说
其它小说
悬疑惊悚
武侠修真
奇幻玄幻
穿越重生
军事历史
游戏动漫
霸道总裁
唐贷风云
作者: 喜欢友禅的齊婳
军事历史
连载
由沈墨赵三担任主角的军事历书名:《唐贷风云本文篇幅节奏不喜欢的书友放心精彩内容:新作品出欢迎大家前往番茄小说阅读我的作希望大家能够喜你们的关注是我写作的动我会努力讲好每个故事!
2025-10-07 19:31:02
全文阅读
开始阅读
作品信息
全文阅读
沈墨的指尖即将触碰到那枚躺在丝绒衬布上的“开元通宝”时,一阵强烈的眩晕毫无征兆地袭来。
不是低血糖,也不是熬夜的后遗症,那感觉更像是整个时空在他脚下陡然塌陷。
博物馆恒温恒湿的静谧环境瞬间破碎,刺耳的鸣响、扭曲的光线与失重感将他彻底吞没。
最后印入他眼帘的,是那枚铜钱上,“元”字首划那一道异乎寻常、仿佛后来人为刻上的细小流银痕迹。
……意识回归时,首先感受到的是刺骨的寒意和坚硬地面的触感。
沈墨猛地睁开眼,映入眼帘的不是博物馆明亮的展柜灯光,而是灰蒙蒙的天空,以及两侧高耸的、色彩斑驳的木石建筑。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复杂的味道——牲畜的膻气、香料、炊烟,还有隐约的腐败气息,共同构成了一种陌生而原始的“人间烟火气”。
他撑起身子,发现自己正躺在一条宽阔土路的旁侧,身上那套量身定制的杰尼亚西装沾满了尘土,与周围往来行人身上麻布或绢丝的襕袍形成了无比刺眼的对比。
“这是……哪里?”
惊愕只持续了不到三秒,作为顶尖银行信贷经理的职业素养让他强迫自己迅速冷静下来。
他观察着往来人群的服饰、发式、语言口音,以及街边店铺悬挂的幌子上的文字——全是标准的唐楷。
一个荒谬却唯一的结论浮上心头:他穿越了,而且很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朝代之一,唐朝。
腹中的饥饿感和喉咙的干渴提醒他,生存是当前的第一要务。
他下意识地摸向口袋,手机、钱包俱在,但在这个时代,它们与废铁和废纸无异。
他那能分析上亿资产项目的头脑,此刻却无法为他换来一个胡饼。
就在这时,一阵激烈的争吵声吸引了他的注意。
不远处,一个售卖杂货的摊主正与一个顾客模样的中年男子拉扯。
摊主满脸怒容,唾沫横飞:“赵三!
休要胡搅蛮缠!
这钱如何不能用?
莫非是嫌某的货物不好?”
那名唤赵三的男子则一脸委屈,举着一串铜钱:“王三郎,非是某挑剔!
你这钱‘短陌’得也忒狠了!
一贯钱不足八百文,成色还如此低劣,某拿去东市,谁人肯收?”
“短陌?”
沈墨心中一动。
这是唐代货币史上一个著名的现象,即由于官方铸币不足或民间私铸劣钱泛滥,在实际流通中,不足一千文钱也可当作一贯使用,但具体折扣,全看钱的成色和市场约定。
这本质上是一种通货贬值和信用缺失的体现。
他的专业本能瞬间被激活,目光锐利地投向赵三手中的那串铜钱。
距离不远,他能清晰地看到那些钱币表面粗糙,颜色偏暗,与他在博物馆研究的开元通宝标准器相去甚远。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那摊主王三郎面子上挂不住,愈发恼怒,几乎要动手抢回货物。
沈墨深吸一口气,知道这是一个机会,也可能是一个陷阱。
但他别无选择。
他整理了一下脏乱的西装,努力让自己显得不那么怪异,然后迈步上前,用尽量平和的语气开口:“二位,且慢争执。”
他的口音略显奇特,但吐字清晰,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那身奇装异服更是让众人指指点点。
王三郎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你是何人?
休要多管闲事!”
沈墨不慌不忙,指向赵三手中的钱:“这位郎君所言不虚。
此钱确为劣钱,铜铅比例不当,钱体轻浮,字口模糊,穿口毛刺未修。
若按‘足陌’(足额一贯)计价,这位摊主你确实占了便宜;但若按市价‘短陌’,折扣几何,还需二位商榷,动手恐非解决之道。”
他一口气说出了钱币的几大要害,用词专业,态度冷静。
不仅赵三和王三郎愣住了,连围观的人群也发出一阵低低的惊呼。
这年头,能如此精准评判钱币的人,可不多见。
“你……你胡说!”
王三郎色厉内荏地喊道。
就在这时,一阵马蹄声和甲胄摩擦声由远及近。
几名身着皂衣、腰配横刀的官差分开人群,为首一名气度沉稳、身着浅青色官袍的中年官员沉声问道:“此处何事喧哗?”
沈墨心念电转,知道决定自己命运的时刻可能到了。
他抢先一步,对着官员拱手一礼,姿态不卑不亢:“回禀上官,此间为钱帛纠纷。
此摊主以劣钱充好,按短陌计价仍不合理,与这位顾客起了争执。”
那官员目光如电,先扫过争执的双方,最后落在沈墨身上,对他的奇特服饰闪过一丝讶异,但更感兴趣的是他方才那番言论。
“哦?
你如何断定是劣钱?”
沈墨从容地请赵三将钱递上,指着钱币对官员解释道:“上官请看,标准开元钱,铜七铅三,钱文清晰,轮廓深峻。
此钱颜色泛白,乃铅锡过多所致;掂之轻飘,重量不足;钱文‘元’字疲软,轮廓平夷。
此乃私铸劣钱无疑,流通中折价三成亦属常情。”
他每一句话都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切中要害。
那官员拿起钱币仔细看了看,又掂量了一下,眼中讶异之色更浓。
他显然是懂行的。
“分析得在理。”
官员点了点头,转而严厉地看向摊主王三郎,“王三,你还有何话说?”
王三郎顿时面如土色,讷讷不敢言。
官员处理完摊主,复又看向沈墨,眼神中充满了探究:“观你相貌口音,非是京兆人士。
衣着……更是奇特。
姓甚名谁,来自何方,何以对此道如此精通?”
沈墨心中暗凛,知道最关键的问题来了。
他深吸一口气,半真半假地答道:“在下沈墨,自幼随家师海外游历,习得些许杂学。
近日方随商船归国,不幸遭遇风浪,与同伴失散,流落至此。
至于钱币之学,乃是家师所授,略知皮毛。”
“海外归客?”
官员沉吟片刻,这倒能解释其奇特的口音和服饰。
“你所谓的‘杂学’,倒颇有意思。
我乃户部金部司主事,姓周。
我金部正需精通算学、钱谷之人。
你既无处可去,可愿随我回衙,暂充一书吏,既可安身,亦可验明正身?
总好过流落街头。”
沈墨心脏猛地一跳。
户部金部司!
这正是掌管天下钱谷、金银、市场交易的中央机构,可以说是这个时代的“中央银行”核心部门之一。
这简首是瞌睡遇到了枕头!
他强压下心中的激动,再次拱手,语气沉稳:“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多谢周主事收留。”
跟随周主事前往皇城的路上,沈墨默默观察着这座千年古都。
朱雀大街宽阔如广场,车水马龙,人流如织,坊墙高耸,市旗招展,一派恢弘盛世的景象。
但他心中并无多少游览的兴致,更多的是对未来未知的警惕与规划。
他摸了摸口袋,那枚随他一同穿越而来的特殊开元通宝静静地躺在那里。
那道流银的痕迹,在穿越之后,似乎变得更加显眼了。
周主事将他带入位于皇城内的户部衙署,交代给一名姓周的金部令史,便自行去处理公务了。
那钱令史显然己得到吩咐,虽对沈墨的来历和衣着好奇,却也没多问,只将他引至一间堆满简牍和账册的公廨。
“沈……郎君,”钱令史斟酌着称呼,“这些是近年来部分州郡上缴的钱谷账册,有些积压未核。
你既精通此道,便先在此整理核验,若有疑问,可来问我。”
他的语气平淡,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考较意味。
衙署内的其他书吏也纷纷投来或好奇、或审视、或略带敌意的目光。
沈墨了然,这是入职的“下马威”,也是检验他成色的测试。
他并不在意,道了声谢,便坦然坐在那张陈旧的木案前。
他随手拿起一卷账册,展开。
上面是密密麻麻的毛笔字记录,采用的是传统的“西柱结算法”(旧管、新收、开除、实在),虽然清晰,但在沈墨这个看惯了现代资产负债表的银行精英眼里,显得繁琐且效率低下。
他迅速调整心态,将自己代入到这个时代的语境中,开始飞速浏览。
时间一点点过去,沈墨沉浸在海量的数字中。
他发现,这些账册不仅记录方式原始,而且其中错漏、模糊之处甚多,更有甚者,从不同地区上缴铜钱的“贯-文”折算比例差异极大,能看出明显的区域性货币贬值。
不知过了多久,他的目光在其中一条记录上定格。
那是关于淮南道某州上缴的铜钱记录,上面标注的折损率异常的高,几乎达到两成。
而备注的理由仅仅是“路途耗损”。
沈墨的眉头微微皱起。
唐代官府的物流即便有损耗,也绝不可能达到如此惊人的比例。
一个大胆的推测在他脑中形成——这背后,恐怕不是简单的运输损耗,而是与他在街头看到的那批劣钱一样,涉及到了……他轻轻放下账册,目光透过公廨的窗户,望向外面渐暗的天空。
这大唐的繁华盛世之下,金融体系竟如此千疮百孔,信用缺失,货币混乱。
而自己,这个来自现代的银行从业者,似乎被命运抛到了这个时代的关键节点上。
他再次下意识地摸了摸口袋里的那枚铜钱,冰凉的触感让他心神稍定。
“第一步,总算迈出去了。”
他心中默念,“但麻烦,恐怕也才刚刚开始。”
那个记录异常的州郡,像是一个隐藏在盛世华袍下的脓疮,暗示着水面之下潜藏的暗流,远比他想象的更为汹涌。
而他自己,这个身份不明的“海外归客”,在这权力交织的庞大帝国机器中,又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最新章节
第1章 时空错落,金部小吏
第2章 通宝辨奇,初显锋芒
第3章 酒肆论道,结交豪雄
相关推荐
宋朝宰相一览表
宋朝的名人
宋朝的著名历史人物
宋朝的名人名将
宋朝皇帝赵匡胤
宋朝十八位皇帝
宋朝时期的十大名人
宋朝著名人物
北宋风云人物
宋朝人的衣着打扮
宋朝造物的风格
宋朝历史上的杰出人物